产业研究
  

中国电影持续快速增长:回避不了的2017焦虑

近日艺恩咨询发布了《2014中国电影市场影响力研究报告》,对刚刚过去的中国电影产业出具了一份成绩单,其中大量的数据信息和宏观分析颇有启发。


O2O助力中国电影票房增长率滑入30%+的高速轨道


艺恩咨询统计,2014年中国大陆市场共上映影片388部,总票房达296亿人民币,增长率达到36%。北美电影市场全年票房为103亿美元,与2013年相比下降6%,这种下降趋势还发生在日本、英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大多数国家。全球电影票房从2013年的359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375亿美元,增长率约为4%。


中国电影市场已成为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而在北美市场和全球大部分市场不给力的情况下,中国市场凭其体量和高速几乎以一己之力托起了全球电影市场。


2014中国电影市场影响力研究报告_012_meitu_3.jpg


从下图不难看出,36%的增长速度是近四年来的最高增幅。前一次的增速峰值是在2010年,达到了惊人的64%。2010年的这次“疯涨”毫无疑问应该归功于两大“引擎”:《阿凡达》和团购。


2014中国电影市场影响力研究报告_004_meitu_1.jpg


2010年,中国电影市场的3D银幕增速达到了惊人的189%(见下图),从2009年的700块增长到了2020块,用今天的话来说,爆款《阿凡达》点燃了全行业。3D电影的高感官享受几乎重塑了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习惯,很多“爱电影”的观众们竟终于来到了电影院看电影。而3D电影的高票价也让产业内各玩家纷纷投身3D电影,快速改建和新增3D银幕、引进或制作3D电影。


image003.png


与此同时,在2009年开始的团购热潮,也是助力中国观众重回影院的推手。团购的低价“倾销”与《阿凡达》无与伦比的3D体验让影院重新成为了城市青年社交的中心。


2010年的峰值高点过后,2011~2013的三年票房年增速维持在接近30%的幅度,直到去年(2014年)票房增幅再次被拉高至了30%以上,达到36%。虎嗅君有理由相信,团购的升级版在线选座O2O是此轮发力的最大引擎。不可否认,银幕增速也是重要动力之一,但与2013年的银幕增速40.25%相比,2014年的增速下降至32.1%,与2012年及2013年超过40%的增速相比明显放缓。


a1e6c4ea-e7b0-4571-adf2-bb74d90f5c3c.png


国产片的2017焦虑:中低成本影片难敌进口大片


2014年国产片以十个百分点的优势压住了进口片,延续了一直以来国产片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骄人”战绩。


从下图可以看到,2012年曾经是国产片最危险的时候,国产片全年跌落至48%的市场份额,十年来首次败给进口片。而事实上,当年上半年进口片更是一度以65%的明显优势完胜国产片,局面直到暑期7月份才逐渐被力挽狂澜。7月由《画皮2》领衔的“保护月”开始逐渐挽回国产片的劣势,并在随后各方的努力下才在年底勉励托举至48%,算是稍稍保住了上上下下的面子。


2014中国电影市场影响力研究报告_005_meitu_2.jpg


当时的情势盖由2012年初进口片中美电影的新政所致,进口分账片配额从20部增加到了34部(14部为特种影片,即只在3D、IMAX等“高价”银幕上映)。尽管有惊无险地度过危机,但这场风暴或许将在2年后卷土重来。


2017年中美又将有一次历史性的谈判,普遍认为中国电影市场或将自2017年之后面临更大的进口片配额甚至会是全面放开。回望近三年国产片与进口片的战绩,喜人的是2013年、2014年中国电影中等成本制作的集体爆发——《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北京遇上西雅图》《小时代》系列、《私人订制》《同桌的妳》《心花路放》《分手大师》《后会无期》《匆匆那年》《爸爸去哪儿》《澳门风云》《京城81号》《北京爱情故事》开创了可能是近年来最好的国产片盛世,但其另一面却是国产大片的乏力与进口大片雄霸天下的情势,这就不免令人担忧正在收窄的国产片优势(见上图)是否会在2017年令国产电影再度面临最危险的时候。


中低成本影片毕竟不是影市的扛鼎力量,无论是基于电影强国的考量还是基于影市所需的爆点支撑,高概念大片是市场的必需——特别是银幕已经增长到逾两万块的今天,影院投资和院线经营都已经极具规模化,投资雪球已经不可逆转地滚滚向前,任何可能的停歇都将有可能导致产业的危机。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媒体和业界对于今年止步300亿存在深深的遗憾,因为一旦产值增速落后于产能增速,不仅仅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大好局面将出现拐点,大批中国电影企业都将可能面临清洗。


因此,如果国产大片自己不能成为托市的擎天柱,那么影院经理就只能为了生存倒向进口片——电影票、卖品收入可是不分国籍标签的。


想想《分手大师》当时为什么竟然可以在与《变形金刚4》这样的巨片贴身肉搏中创造6.66亿的票房,比之其后上映的有更大关注度的《后会无期》和《小时代3》都高出不少,并跻身全年票房TOP10——影市/大盘唯有依靠巨片拉起,全行业才能尽享红利。


网生代崛起:有喜有忧


艺恩咨询发现,“从近2年中国电影观众画像看,19-40岁观众占到总观影人次的87%,其中19-30岁观影人群占比超过5成。”19-30岁的人群正是目前的80、90后人群,也即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网生代”。


“网生代”成为观影主力,给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却也给中国电影的未来带来了诸多未知。


80、90后的少年、幼年期——90年代,正是中国电影几乎万劫不复的时候,若没有1994年的进口分账片引进,很难想象今天的80后中国观众是否还能有影院的记忆。这让整个80、90后对国产影片是记忆缺失的,这种情况以及好莱坞、香港电影的强势,不仅令国产片失去了网生代的尊敬,也让国产电影迷失了方向。国产类型片创作出现断层,第五代导演在与好莱坞电影的对抗中节节败退,即便在2002年产业化浪潮袭来后,名导演们有了资本的助力但仍无力驾驭鸿篇巨制,最终曾经的大导演们也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创作力乃至自己的声誉。


另一方面,“网生代”从小浸淫在互联网上,从而天然地认同网络视频并习惯网络渠道。这在此消彼长间为“网生代”消解了传统电影的“束缚”,不仅扩展了电影的外延,甚至重塑了这一代人心中的电影内涵。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除了笑声再难在脑海中留下什么的《十万个冷笑话》大电影可以这么轻松地在拼杀激烈的贺岁档9天砍下1亿,为什么《小时代》系列这样的PPT电影或MV电影能够毫不费力地获得网生代10亿多的票房贡献,为什么《爸爸去哪儿》这支电视栏目片不仅能走进影院还成为了差点掀翻国产大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黑马,为什么《万万没想到》的大电影上映计划竟能令粉丝们想想就激动……


中国电影不仅正在投网生代所好地利用网络生态进行营销活动甚至发行活动,更为大胆的计划也早已逐渐浮出水面,网络生态或将成为未来创作、制作乃至放映的平台——电影的方方面面都在被重塑、再造,这是一股来自互联网、来自用户、来自资本的浪潮。


或许很快中国电影市场将超过北美市场,但这也意味着中国电影创作渐渐被网络视频化的“电影”占领。


这样的创作主流是否能推动中国走向一个电影强国,并未可知。


(以上数据、图表均由艺恩咨询提供)